Saturday, December 30, 2006

豆花店

石牌這邊一直都沒有好吃的豆花店,恩,應該說是沒有我喜歡吃的豆花店。
這也許是因為我總是拿員林的那個一大清早就吆喝著:"島輝~島輝~",然後推著推車從家門經過的老伯來做比較吧。老伯的豆花小時候一碗10元,一大碗;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一碗變成15元。有時候總是很懷疑豆花老伯這樣調漲的幅度怎麼可能跟得上物價膨脹的速度? 每次回家幾乎都會特地去買一碗,豆花老伯很神奇的總是記得我是誰,是誰誰誰的兒子。也許在老伯的眼中,時光流逝的很慢,而我還是那個愛吃豆花的小孩子吧。

我剛來陽明的時候,石牌只有一間大家會買的豆花店,叫豆花林。但我吃過一次之後就完全失望了。不過大概是也沒其他的選擇,所以生意依然門庭若市。後來開了一間有名的豆花店,呃,至少在這一區有名,還上過Here雜誌,叫水龜伯。這間一出現就徹底的擊敗了所有賣豆花的店家,生意好到不行,熱門的時段去吃不排上個10分鐘是很吃不到的。豆花雖然還OK,但我這個人就是不喜歡去跟別人擠,吃個豆花還要排隊,所以只好另尋他處。

好不容易,找到了在石牌捷運佔的旁邊一間不起眼的豆花攤,這間店不起眼到我幾乎不記得它的名字是什麼了。這個小小的攤子,豆花卻出奇的好吃,至少,是我來台北吃過最好吃的。商業化的店往往會失去一些本來還是小店的堅持與特色,也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吧。於是乎,我總是略過那人滿為患的水龜伯,去這間小店買我喜愛的豆花,好不快哉。
前陣子經過,發現攤子上貼了一張"營業至1/31,即將遷徙"的告示,好不驚訝。昨天去買豆花時就問了老闆娘:"老闆娘,你們要搬家了阿?"
老闆娘帶著抱歉和無奈的表情跟我說:"對阿,因為這邊要蓋大樓,所以要搬走了"
(我一直以為他們是要搬去一個有店面的地方好好繼續經營的,結果其實是…)

"所以…你們會搬去哪邊呢?" (總希望不要搬太遠,這樣我才有福氣繼續吃到好吃的豆花)

"我們還沒找到說…" 老闆娘的表情很複雜,我不願意,也不忍心去分析

"那…這你們順利找到地方!" 在那當下,我也只能這樣說了

"恩,謝謝" 老闆娘給了我一個微笑。

在2006年的最後一天,我衷心的祝妳找到一個好地方,老闆娘~

Monday, November 27, 2006

The decisive moment





















我的第一卷mini 25的底片終於功成身退,就在上個禮拜。

法國攝影家布列松 (Henry Cartier Bresson)有一句名言:決定性的瞬間 (The decisive moment)。
"世上萬物都有其決定性的瞬間"(There is nothing in this world that does not have a decisive moment)
"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瞬間對事物的重要性做出領會,以及將事物適切表達出來的精確組織構圖" (To me, photography is the simultaneous recognition, in a fraction of a secon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n event as well as of a precise organization of forms that give that event its proper expression.)

對我來說,距離一個所謂的攝影師大概有幾光年那麼遠,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拍照者而已。然而,我卻很喜歡這個 "the decisive moment"的概念。會買這台mini 25,大概也是想試著體會&感受這種想法吧。

這是我的第一卷 instax mini 25。
《第一張》
這是我和Penny小姐在淡水照的。那時的心情很緊張又很興奮-不知道會照出什麼樣效果的照片。當瞬間按下快門後,自然又美好的照片就緩緩的浮現在底片上了。這一張,送給了Penny小姐。
《第二張》
當夕陽快西落時,我們照了第二張,想把遠方的夕陽入鏡。但有了第一張美好的結果,第二張反而變得過於謹慎而有壓力,結果… 當然了,送給了自己。
《第三張》
為了洗刷前一張的恥辱,我們在陽明廣場的樹蔭下補拍了一張。這一張把人,人後面的樹,樹後方的建築,還有建築後方後方的藍天都入鏡了。I like this pic。
《第四張》
11/11的晚上,我和Penny小姐在家泓家受了家泓賢伉儷的招待,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雖然天氣還不是很冷,吃著美味的壽喜鍋心裡卻也是暖呼呼的,當然,熱情的招待也是重要原因。受了人的招待,卻無以回報,於是乎就送了鄉村小孩和K小姐一張照片作為回報。照片中的全家福成員有:家泓賢伉儷、一隻比人還大的熊,還有一隻被勒住脖子的小熊。多溫馨的畫面阿!
《第五張》
為了參加葛林喵老師的衝衝衝婚禮,一個多月沒回家的我,終於踏上家門了。既然都買了相機,就幫老爸老媽照了一張。看著他們認真整理儀容的樣子,有一股很奇妙的感覺。照起來的效果我個人認為不錯,但卻被老媽嫌沒把她不好看的下半身切掉…
《第六張》
第六張就是重頭戲了。應該說是,這是唯一的一張在還沒裝上底片就決定好要拍的一張。為了要把給葛林喵的卡片畫龍點睛,我決定要在婚禮那天幫葛林喵賢伉儷拍一張『親密』的合照,放在封面。本來的設定是要起鬨讓新郎新娘Kiss的,但在大庭廣眾之下這個目標沒達成。雖然如此,卻拍出了一張新郎親吻新娘臉頰,然後新娘閉眼陶醉的照片~嘩,效果甚至比預期的更好!
《第七張》
其實為了要做送給葛林喵的卡片,我花了很多心思。而揉合了眾人的祝福與加持之後,這張卡片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即使捨不得,但終究還是要送出去的。於是我和Penny小姐在完成了封面之後,與『幸福指數100%限定』的卡片合照留念。
《第八張》
婚禮的那天我也看到了久違的小呆。上次看到小呆好像是幾個月以前的事情了。為了參加好朋友君寶的婚禮,小呆也是盛裝出席。我不禁讚美她的穿著像是一顆樹,附註是屬於好看的那種-因為她穿了一身褐色的洋裝。大家都以為我的讚美很不像讚美,但大家都錯了。以小呆這麼喜愛大自然、喜愛樹木的人來說,說她穿得像樹才是至高的讚美阿!下次要看到小呆穿得這麼正式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於是幫她和漂亮的新娘葛林喵合照了一張。小呆呢,應該是滿意吧,哈。
《第九張》
婚禮那天的晚上,Simon大神為了慶祝他申請上U of Michigan即將出國,宴請了我們到夜景極佳的山城之戀用餐。那天只有貓一個女生出席(其實還沒斷了聯繫的女生也不多了...),賽門此行一去大概就是兩年之後才會再回來,為了留念,我就幫Simon和貓合照了一張(p.s 女生的福利)。照完了之後Simon拿著那張照片嚷嚷著:"我怎麼沒有?",貓很帥氣的把照片搶過來說:"為了不讓你被誤會,這張我收下了。"偉哉,貓!
《第十張》
11/26和Simon賢伉儷吃飯。想到Simon即將出國,天堂小姐失去了強壯的肩膀胸膛依靠,想到就不禁淚…為了給予天堂小姐一個留念,最後一張THE INCREDIBLES的底片就貢獻出去了。僅獻給最incredible的閃光賢伉儷-Simon & Heaven

Henry Cartier Bresson介紹 (英文)
Henry Cartier Bresson介紹 (中文)
Henry Cartier Bresson作品

The Decisive Moment (online)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2001,2006

2001年11/17的凌晨,天空彷彿著了火似的,數以千萬計的火球,或小或大,或快或慢,或東或西的劃過天際,抵達不知名的遠方。而一顆冷卻的心,也隨著流星們,終究墜落

若是在古代,人們大概會驚慌不安這種不詳,甚至是世界末日象徵的"異相";但在今日,每個人都歡欣鼓舞引領企盼著它的到來,深怕錯過這一次有生之年不知是否再有機會相見。
很莞爾的對比,不是嗎?
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情,這件事也不例外。

2001年11/17的凌晨,我獨自站在宿舍的頂樓,數著一顆顆的流星。從一數到十,從十數到二十...最後數到了一百。我終究放棄了有形的數字,而純粹的,擁抱那無法計量的心情起伏。

天氣很冷,而我的心似乎炙熱的充滿了感動的熱情;卻又孤獨的像是萬劫不復的冰冷。
我拿起手機,一通通的撥給我的好友們,無論他已經在同一個天空下跟我欣賞著流星雨;還是在睡夢中;還是埋首於其他的事情,我迫不及待的想和每個人分享那當下的感動。
然而,一個我最想打的電話卻在我手中撥不出去-聯繫已經被殘酷的切斷了。或許我還是能撥出,或許電話的那端還是會有人接,卻已全然不是本來的人了。

2001年的獅子座流星雨,留下了悲傷與無奈的記號。

2006年,經過了5年,又是獅子座流星雨。
我半夜三點爬上頂樓,想尋找流星雨的蹤影。雲層太厚了;滿月影響了觀測;星際微塵不夠集中...etc,Anyway,我沒看到任何一顆流星。
時間會改變很多事情,人也不例外。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2001年那個充滿悲傷與痛苦的我了,就好像2006年的獅子座流星雨,也不再是2001年的獅子座流星雨一樣。

我身邊已經有一顆最明亮的流星,而我想做的,就只是盡全力的把她留在身邊,並好好照顧,如此而已。

Tuesday, November 07, 2006

相思羞怯貓


禮拜六到師大考GRE subject。懷著一點點忐忑的心情拖著昨夜晚睡的疲憊身軀,走向師大的側門。

走過水準書局,大大的看板寫著『全國最便宜的書店』,突然想起那個備受爭議的老闆,還有以前大學時常來逛的回憶似乎又湧上心頭,恩,也好幾年了呢。

穿過小公園和水準書局的中間,就到了師大側門。但很不幸的,側門週末大概是不開的。反正時間還早,就沿著圍牆慢慢走去正門吧。心想走一走也不錯,有助於舒緩待會考試的壓力。

走著走著突然瞥見牆上有兩隻貓,一黑一白。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貓嘛,在圍牆上逗留是很正常的。但吸引我注意的是,他們正隔著鐵網,"喵嗚~喵嗚~"的互訴衷情,還舉起腳掌隔著鐵網相互撒嬌著。一方面有一種很甜蜜的感覺,另一方面又讓人覺得他們隔著鐵窗相見有點淡淡的惆悵感。想著想著等一下應考的緊張感似乎消除了不少。

"哎呀,我不是有相機在手上嗎?"

連忙折回想捕捉剛剛那一幕。但大概是被我看到了不好意思吧,他們已經分開了還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就是照片上的看到的樣子了。真可惜。

真是一對相思的貓也是一對羞怯的貓阿~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Warren Buffett (華倫˙巴菲特),被喻為「歷史上最優秀的投資者」,也是被認為有史以來靠股票賺最多錢的人。同時,他也是世界上第二有錢的人。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 在TIME雜誌上看到一篇對他的訪談,很令人震撼,即使先前就在新聞上看過這則消息。

簡單的來說,他計畫要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出去給慈善事業。而這些指的是440億美元(估計,因為是捐股票)。目前已經決定捐出的大概有370億美元的股票,而他的持股會逐年降低到剩下68億。這剩下的部份未來也會全部捐出-不在他有生之年就是死後。

他的捐款5/6是捐給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組織-資產價值300億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世界上第二有錢的人捐錢給世界上第一有錢的人,很有趣的說法,不是嗎? 你可能知道Bill Gates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世界上捐款捐最多的人。你可能會說:"他都那麼有錢了,捐錢對他來說當然沒什麼~" 是沒錯,但以這個邏輯推之,那些有錢的人應該都是那些捐款捐獻幫助別人最多的人囉? 那就未必了。有錢與否跟願意做善事回饋社會與否,是沒有正相關的關係的。所以Gates前年吧,還是去年,就被TIME選為年度風雲人物,另外兩個是他太太Melinda,還有U2的主唱,Bono。不是因為他們在科技進步和音樂領域的貢獻,而是因為他們長期關注慈善事業與世界和平的緣故。

Warren Buffett說起來可以說是受到了Gates夫婦的影響,但他的舉動卻讓人驚訝。不是捐出部份的財產,是計畫把全部財產都捐出去。他的理念是很簡單:回饋社會,取之於社會,還諸於社會。 說起來是很簡單的道理,但仔細想想真正的去執行卻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以這種方式。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小孩,卻著眼於整個社會。他說他的小孩已經比別人佔盡了優勢了,如果再給他們錢那就不公平了,也不理性。我深受這些話的感動。這是何等的胸襟阿!

我突然想到蜘蛛人裡面說的,"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也許這對許多人來說一樣不是正相關的關係,但至少對我自己,是個期許。

p.s 有興趣的可以參閱時代解讀雜誌八月號。(如果你擔心英文的問題…別擔心,這部份是中文的!)

Monday, September 11, 2006

遠方的鼓聲









遠方的鼓聲,是我最近這段時間看完的"完整的一本書"。
現在總覺得看書的速度不如以往,大概是因為不會有很多長,而且完整的時間單純的可以看書。所以就只好拼湊一段段零碎的時間,一次一個chapter這樣看下去。當然了,很難一次只看一個chapter啦,總是會不由自主的繼續向下翻頁,心裡OS:再看一個chapter就好……結果是,常常看到3點(唉)

這本書真的很老了,不是我在說。村上春樹寫他在1986-1989年在歐洲住了三年的點點滴滴。(簡單的來說,是20年前) 然後呢,台灣的翻譯本是在2000年出版的(恩,這效率…)。所以在2006年看1986年村上的旅行記事,恩…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這本書的來由有點曲折,但想一想似乎有種destiny的味道。
7月初去峇里島之前,想找點關於旅行的書來看,從pttbook版上看到有人推薦村上春樹的遠方的鼓聲。於是想,好吧,來找找陽明的圖書館吧(想起來我只不過是試探性的找找,因為陽明的藏書實在不算多,尤其是非科學類的書更是…)。但令人驚訝的是-還真的有!太驚人了!!驚訝之餘馬上就去借了。但左找右找,書架都翻遍了,就是沒有。後來問櫃台的阿姨才發現,那種目錄上有但找不到的,可能就是所謂的"遺失"書籍。唉,心情起伏真大。從[不抱希望]->[大驚喜]->[疑惑]->[跌落谷底]。不過後來很快就出國了,這件事也就沒放心上。

回國沒多久,一次去時報的回頭書展,在尋找我8本500的candidate時,很幸運的翻到了一本遠方的鼓聲。找到的當下有一種"終於找到你"的感覺,好像命中注定似的。(當然啦,只是我穿鑿附會的無聊想像罷了)

廢話了一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本書呢?
首先,他不是一本介紹旅遊點的旅行書。(想想看村上春樹說:希臘這個小島呢,不可不買的紀念品就是這個了…還有呢,這間餐廳也是妳不去會後悔的知名餐廳… 這會是什麼樣的光景阿?)說是關於旅行的書,其實應該說是村上春樹旅行的札記比較適合。看習慣了他的第一人稱或第
三人稱的小說,看他寫自己剛開始挺不習慣的。但另一方面來說卻又很有親切感,因為語氣和文體是相同的。只不過寫的是他自己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他所做的,既不是去那邊深入瞭解風土民情,也不是去渡假,也不是去工作,就只是很簡單的這邊走走那邊晃晃,去小吃店或酒吧吃點當地的食物,持續的慢跑,開著車橫越國境,空閒之餘打打長篇小說,觀察諸如此類的。但也因為如此平凡的行為,才能觀察到許多細微的現象和體會到有趣的心得,村上式的

他說他興起去國外住一段時間的原因是,有天早上他醒來,突然聽見有微弱的鼓聲從遙遠的地方傳來,聽著大鼓的聲音之間,就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做一段長長的旅行。這也是書名的由來。
大鼓聲嗎…我不禁想到,也許大鼓聲始終不間斷的從遠方傳來,只是有時我們太忙太累的聽不到它微弱的召喚;有時我們聽到了,卻裝作沒有聽見,用枕頭蓋住自己的頭。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如果你在找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沒有景點介紹也沒有制式的推薦目的,只是單純的旅行心得感受雜記的話,遠方的鼓聲是一個好選擇。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智邦公益館

這是Taco介紹的公益網站(Taco真是好人阿!)
看過這個網站的內容,和對公益執行的方式和流程有了瞭解之後頗為認同,
於是也在能力範圍內少少的付出一點。

我蠻喜歡這個公益組織做事情的方式。他們的理念是以"直接救助"的方式建構一個社會救助網絡。也就是說大家可以透過網路通報需要幫助的個案,經由專人的評估之後,在網路上發起募款的活動,然後將募款撥給需要的個案。

首頁的右上角有目前他們評估出來最需要的個案















然後點選個案就可以看到待援個案的故事與狀況














可以自由選擇你想要幫助的對象,然後金額不限,各憑個人能力與意願。
然後他們會追蹤個案的狀況,並讓捐助人知道後續狀況。

我喜歡他們有組織有計劃的做公益,並後續的追蹤。這樣充滿善意的錢才會被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Bill Gates至今捐出了80億美金在慈善事業上,我們沒有他那麼有錢,卻也不代表我們不能做什麼。還是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當然,只要你有發自內心的意願。

Thursday, August 31, 2006

Serenity Prayer

Jennifer問到"Serenity, courage and wisdom"的來源or出處,留言板寫不下,就寫在這裡吧 :)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段話是在Lawrence Block(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的Mattew Scudder(馬修.史卡德)系列的推理小說裡看到的。Scudder原本是一個紐約的警察,卻因為追捕嫌犯的過程無意間射殺一名八歲的小女孩,即使他不因此被追究責任,甚至還要被記功,他卻說:從那一刻起,很多事情都改變了。因此他辭去了工作,並與妻子離婚,成了一個沒牌照的私家偵探,過著一個人放逐自己的生活。也許是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些無力也無法改變的無奈,他開始用酒精麻醉自己。唯有透過酒精來看世界,世界才不那麼清楚感覺才不那麼真實。後來他認識了一名參加匿名戒酒協會的女友,於是他也開始戒酒。匿名的戒酒協會裡有一段禱告詞是這樣的: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上帝賜給我平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情)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並賜給我智慧,去瞭解這兩者的不同)

至於出處,似乎是眾說紛紜。連學富五車的臉譜的總編輯唐諾先生 (Lawrence Block的書在台灣就是臉譜代理的),也搞不清楚真正出處。後來我查了Wikipedia (維基百科) ,它顯示這是一段禱告詞,出自於著名的美國的神學家Reinhold Niebuhr (July 1,1943)。而這段話被廣泛的用於匿名的戒酒、戒毒協會(恩,這表示Block書裡說的是有根據的 : )
其實這段Serenity Prayer有兩個版本,短的跟全文。短的就是上面我提到的,全文則是: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Living one day at a time; enjoying one moment at a time;
accepting hardship as the pathway to peace.
Taking, as He did, this sinful world as it is, not as I would have it.
Trusting that He will make all things right, if I surrender to His will.
That I may be reasonably happy in this life, and supremely happy with Him forever in the next.

好了,考據就到這邊 (真感謝Wikipedia,幫了大忙 ^^)
至於我為什麼會用"Serenity, courage and wisdom"當作Blogger's name呢?
也許是因為第一次接觸到這段話,也就是剛開始看Scudder系列的書時,我剛好處於巨大低潮-分手的時候吧。我不會喝酒也不能喝酒,所以並沒有用酒精麻痺自己的機會。但我卻似乎能100%體會到那種希望世界變得虛幻,感覺變得模糊,讓錐心的痛苦淡化的心情。我也是從那時才開始領悟到,無奈和無能為力,是你生命中必須接受的一部分。

Scudder後來戒酒了;我沒有喝酒,卻像是參加一個戒酒的過程,把心中的重擔和罪惡感昇華。
Scudder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成功的戒酒 (大概16本系列的書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戒酒吧),我也花了快4年的時間才找回自己和重新愛人的勇氣。
Serenity, Courage and Wisdom,I think I will keep this in mind, always.

Tuesday, August 01, 2006

DerReeMarCarSee~Bali (Episode3)





















朝思暮想的小吃車 :~
在這次旅行出發前,我做了一些功課。在一本蠻不錯的參考書, 迷戀峇里島:住VILLA、做SPA、玩夜店 ,裡看了一些小婦人推薦的當地小吃,當下心頭就癢癢的躍躍欲試。畢竟旅行中嚐 試、體驗當地食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惜,導遊綠茶告誡大家不要輕易嘗試當地的小吃-因為衛生上的考量。峇里島上的小吃隨處可見,他們往往以小吃車的方式在路邊販賣,機車走到哪,人就到哪,食物就賣到哪,既方便又充滿機動性而且節省成本,的確是好方法阿!
Well,既然不能品嚐看看,那就拍張照過過乾癮吧~



In BaLi, We Believe
這是在聖泉寺外的一顆古榕,據綠茶說歷史悠久(好吧,是我忘記到底有多久了 orz)。峇里島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他們會用不同顏色的布-代表三種不同的神祇-圍在他們想保護的東西,像是土地公、雕像或是樹木上,希望神力能庇佑它們。這棵古榕就圍著黑格子的布,也就是破壞神在保護著他。古榕前恭奉著一個土地公,而這個婦女正在祭拜他。峇里島的土地公和我們拜的土地公不一樣,他們只會有一個位置提供給土地公坐在上面,但卻不會有神像的實體出現。這還蠻有趣的。試想,如果土地公是神,那凡人怎麼會知道他的長相呢?所以提供一個位置,讓看不見的土地公安坐其上;甚至更貼心的提供一把傘,為他遮陽擋雨,似乎也不會那樣的難以理解了。宗教的力量在於撫慰人心帶給人支持的力量,這是無關乎宗教種類、國家、種族而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吧~



希望
這是在烏布皇宮對面的一間據說是峇里島最有名的一間烤乳豬飯的店裡照的,據說它有名到通常中午開始賣沒多久很快就會賣光了。我們在大約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到那邊,很幸運的這間店還開著,也吃到了傳說中美味的烤乳豬飯。邊吃我邊觀察店裡這對母子,就發現很難把視線離開他們身上了。這個小男孩長得很有靈性,我想應該遺傳自他媽媽吧。媽媽長得很清秀頗有氣質,在一旁以關愛的眼神看著她的兒子,看著他們,我突然想起李宗盛的一首歌裡的歌詞:"養幾個孩子是我人生的願望…他們是我的希望 讓我有繼續的力量…" 我想這個媽媽應該也同意吧 :)



追風箏的我
在這趟峇里島之旅中,印象最深也讓我再三注意的,大概就是放風箏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追風箏的孩子"這本書的影響,當我偶然的發現藍天白雲上點綴大大小小的黑點-風箏時,不由得雀躍不已,心裡的OS說著:這就是追風箏的孩子阿!當然了,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聯想罷了。我從小一直有個放風箏的夢,想做個大大的風箏,像是一隻大鵬振翅飛上青天似的,忽高忽低,上上下下,乘風而上御風而下。
但夢還來不及實現,我就長大了。想再去實現那個夢,卻沒了場地,沒了想像中的風箏,也沒了時間。在峇里島,風箏像是呼吸般的自然出現,像是空氣般的無所不在。在路邊甚至可以看到手繪而威武的猛禽風箏,等著它的主人讓它回到它應該存在的天空。我不自覺得開始想像風箏在天空中爭鬥,兩隻猛禽互相啄擊對方的羽毛,而試圖割斷對方的線,而我大概就是那個在底下追逐掉落風箏的那個孩子吧。



大開大闊的天涯海角
峇里島有許多景點值得一去,但天涯海角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這是最後一天的景點,但也是讓我最不想離去的景點。天涯海角並不在市區,距離烏布市區大概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不是所有的旅行團或遊客都會選擇來這邊吧。畢竟花了一個小時來這邊看海?看斷崖?還不如去shopping來得划算。但這樣也好,讓有幸來這邊的我們樂得enjoy一個安靜又大開大闊的清幽之地。 "大開大闊"是我第一個對天涯海角的感覺。大片的草地錯落的種著椰子樹、雞蛋花樹,綿延到盡頭是一片的藍天,往下是陡峭的斷崖連接一望無際的海岸,這就是所謂大開大闊阿,我心裡想。沒有商店沒有擁擠的人更沒有飯店餐廳,就只是開闊的風景而已,很純粹。 唯一遺憾的是,這次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走到斷崖的底部,去享受仰望斷崖的快感。但有了一點遺憾,才更有了往後圓滿的可能阿,我安慰自己。



The impossible is nothing in Life
峇里島上令人最熟悉的植物,莫過於雞蛋花了吧。濃郁的香氣讓人很難抗拒-特別是做成了花圈之後。但很有趣的是,在天涯海角我看到了另一種迥然不同的雞蛋花。我本以為雞蛋花只有一種,就是散發濃郁香氣的白-黃花,但其實它是有很多品種的。我遇見的這種就是粉紅色的,顏色鮮艷華麗的粉紅色。但特別之處並不在於她的顏色,而在於她的香味。和白-黃色的雞蛋花不同,粉紅色的雞蛋花是全然無味的。這為我心中的疑惑做了解答-為什麼這個品種的雞蛋花如此豔麗,卻平常不常看見或被使用呢?因為她沒有香味。同樣是雞蛋花,卻有如此天差地遠的差別,對我這個有對演化有特別興趣的人來說,的的確確的上了一課。The impossible is nothing, especially in life.

Thursday, July 27, 2006

DerReeMarCarSee~Bali (Episode2)

欠了好久的遊記,總是該寫一寫了。再拖下去就也不用寫了,懶惰會戰勝一切,哈。 正如前面所說的,這篇遊記想寫的比較不一樣(說穿了大概是懶惰吧 :P),不以day-to-day的方式詳述,就純粹的把印象深刻的moment or scene or feeling寫下吧~


這是我的第一張國際機票!
從二號航廈的門口到大廳到通關,對我來說一路上充滿了驚奇。像劉姥姥遊大觀園似的,對一切都很好奇-驚奇於發現了兩個航廈之間往返的電車;驚奇於免稅商店裡竟有販賣賭神巧克力-Feodora;驚奇於有好心的ABC主動的要幫我們拍照。Steve Jobs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應該加上一句,Stay Curious!


你不能只以1.7m的高度看世界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從空中看地球:大地觀察365天裡的一句標語。意思是說從空中看地球的視野,和從地表上看地球是完全不同的,這句標語下的很棒,貼切主題而且不落俗套。當飛機飛到雲層上,夕陽的橘紅色灑落大片雪白的雲上時,我突然想起了這句標語。深有同感而且充滿了感謝,感謝能讓如此的美景出現在我的面前。


早起的松鼠有得吃?
第二天一早,起床後到房間外的發呆亭呼吸清晨的空氣。不經意的瞥見對面的屋簷上有個和我一樣出來發呆的小傢伙。峇里島上的松鼠和台灣的種類不同,峇里島的松鼠顏色比較黃,台灣的毛色則比較深,接近褐色。在頭兩天住的Westin飯店的庭院裡,我巧遇了許多小傢伙的家庭成員。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似乎一點也不怕人,在離我觸手可及的距離內生龍活虎的攀上爬下的。以前在台大時校園內也常可見松鼠的蹤跡,但卻沒有像這些小傢伙般這麼貼近人。是天真的以為峇里島的生物比較貼近人呢?還是只是單純的只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飯店的遊客而已呢?我還是喜歡天真一點的想法。


峇里島,天堂島
綠茶說峇里島以前也有人叫天堂島。我想去過的人應該大都會同意這種說法-除了經歷過爆炸案的人之外。Kuta區一向是外國人喜歡聚集的地方,有一條街甚至因為被命名為洋人街。但自從兩次爆炸案之後很多東西都改變了。走過曾經發生爆炸案的店前面,我不禁想到是什麼樣的仇恨驅使人背著自殺的炸彈,走向擾攘的人群而結束自己與不相識無辜的人們性命呢?Kuta的街上熱鬧依舊,人來人往的,卻大概也沒有人能夠想透吧~


我愛小蘿莉!
第二天晚上在一間飯店,NOVOTEL,的餐廳吃Buffet。東西談不上美味,只是一般。驚奇之處不在食物,卻出現在巧遇上。在餐廳內的一個大發呆亭,我巧遇了一個小女孩。起初我不以為意的偷看了她幾眼,卻發現她也在看我。我轉過去欣賞樂隊的表演,她也沒有因此離去。我向她扮鬼臉,她也盯著我瞧,還慵懶的在發呆亭上滾來滾去。於是我確定有一種connection隱隱約約的形成,才開始和她攀談。
"Hello, What's your name?"
"@#$%&^>$@&#" (喔,天阿,她說的不是英語!)

"Where do you come from?"
"France" (夾帶濃厚法國腔) (天阿,是法國小女孩,這下難溝通了)

"I come from Taiwan, do u know where Taiwan is?"
(一臉聽不懂的表情,好吧,畢竟她是法國小女孩)

"How old are you?"
她拿出手指頭來數,念著法語的1,2,3,....,8 ,而我念著one,two,three....,eight,一幅有趣的畫面就此形成 (8歲!這是跨出了一大步!)

本來想用生硬的英文和她聊天的,但沒想到找上了一個英文不太通的法國女孩,欸。 但沒關係,人與人之間的interaction,肢體語言是最直接的!於是我請她跟我拍照,她也很大方的同意了,於是留下了這張照片。要離去之前我還到她爸爸媽媽的桌前向他們致意,跟他們說他們生了一個很可愛的女兒! 語言不通,但人還是有些東西是不需要語言就可以交流的吧~我想。
這是這段旅程中最奇妙的一段奇遇了,不是巧遇大明星也不是什麼辣妹,而是一個可愛的小蘿莉!

Thursday, July 20, 2006

曬書-回頭書-便宜書

無意間在pttbook版看到有特價書展的消息。
看了一下地點-時報大樓,才想起來去年也曾去過。好巧,也好快。
巧的是連續兩年去逛一樣的書展;快的是一年過去的速度比你想像的還快。

這是什麼書展呢?簡單來說就是回頭書展。也就是書商或書店把一些有瑕疵的書退回出版社,而這些瑕疵的書就無法以正常價格在市面販賣。丟掉又太可惜,於是有些出版社會舉行這樣的特價書展,以很低的價格把書賣書。誠品也有類似的活動,叫做曬書節(但去年似乎因故停辦一年)。這個idea其實是雙贏,出版社清出沒有用的瑕疵書;而消費者以低價買進他們可以接受書況的書。

書的瑕疵有很多種。缺頁的大概是最無法接受的,因為會損害閱讀的進行。但其實根據我的經驗那只是少數。大多數的回頭書只是有折頁,封面有水漬、毀損或髒污而已,完全不影響閱讀。(潔癖的愛書人除外)所以,值得一逛。

趁著書展剛開始今天就跑了一趟,在龍山寺附近,有點距離還頂著35度的高溫在烈日下行走。但若買到理想的書,一切都值得。

剛開始擔心我選不到8本書(價格是以8本為單位),但逛著逛著手中就莫名的變成了10本。反而是在猶豫到底要捨棄哪兩本了,欸,意想不到。看到達文西密碼、大崩壞(這兩本我有)、天使與魔鬼標示著4本500,心中有一股"早知道就不要買"的怨念。但就像購買科技產品的金科玉律一樣:早買早享受,書也是一樣,早買,早看,就有更多的時間和餘力去看更多的書。好吧,這樣安慰自己。

終究買了8本書。
(1)遠方的鼓聲-村上春樹
這是先前在出國前想找一些作家的遊記時,有人推薦的。本來要向圖書館借的,但館藏居然遺失找不到。買到這一本也算是機運吧,書堆裡我只看到這一本。
(2)行者無疆-余秋雨
當初出版的時候就有想買。因為後來接觸的書不是偏向偵探推理小說就是外國作家的小說。像余秋雨這種純粹的文人墨客的書就很少看了。買來溫故知新。
(3)海邊的卡夫卡(上)-村上春樹
這很有趣。我去年買了下集(因為找不到上集),今年補齊一冊。
(4)蘇西的世界-Alice Sebold
這本我記得許久以前貝里說要借我,但最後不了了之。借這個機會入手。
(5)達文西密碼大揭密-Sharan Newman
這本書是最後才偶然瞥見的。算是有緣吧。我對達文西密碼的爭議性不感興趣,它畢竟只是小說,不是歷史,沒有必要對真實性負責。但裡面的典故和部份的史實其實很引人入勝,這也是買這本書的原因。
(6)跟著丹.布朗去旅行-Oliver Mittelbach
我幻想著有一天存夠了錢可以去法國、梵蒂岡走一趟-跟著達文西密碼和天使與魔鬼的腳步。這本書我也只看到這一本。算是醞釀一個夢想吧,然後有一天實現它。
(7)東京奇譚集-村上春樹
我已經看過這一本了。而且異常的喜愛5個短篇中的第一個,偶然的旅人。但先前總覺得為了其中的一個故事買一本書,有點不划算。但這個機會是再好也不過了。
(8)銀河便車指南-Douglas Adams
這本書有拍成電影,應該是去年吧。我沒看過,但似乎挺有趣。翻譯成中文後本來古怪誇張莞爾瘋狂的內容可能會有點不能傳達,不過應該還OK吧。這是最後一個選擇。

捷運交通費-56元;8本特價書-500元;收穫與滿足感-無價。

Tuesday, July 18, 2006

DerReeMarCarSee~Bali (Episode1)


















"湛藍,從海平面延伸到了天際;整片的沙灘往遠方無盡的延伸。遠處的釣客浸在海中,專注的目光focus在釣竿的尖端,觀察浮標微微的振動。而我ㄔ亍的踏著浪花,沒有人注意我-因為我只是個純然的過客"

本來想寫一篇完整,day to day的峇里島遊記的。
不過想到這樣寫可能有點繁瑣,也流於形式。好吧~就嘗試一點新的寫法,把整個旅遊的感想和旅程中的感覺overall的寫一寫。也許會不太具體吧,不過反正也沒關係,遊記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很personal的,哈。

上禮拜一個lab的學姐剛從澎湖回來。因為去年才剛策劃了一個永難忘懷的澎湖之旅,所以很有興趣的和她聊了聊去澎湖玩的感想與心得。聊了之後才發現她和她男朋友是參加國內的旅行團包的行程,也就是說只要出"一摳人"和出錢就可以了,其他自有人幫你搞定。這是很自然可以理解的,因為既方便又省事。但我不免想到去年和賽門一起策劃澎湖行的種種過程,前前後後花了不少時間也花了不少精力,就只為了要辦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盡善盡美的行程。很累,但回報和回憶也相對的多且珍貴。試想,有哪一個旅行社的團可以帶你半夜3點去海灘上看綠蠵龜下蛋,看到活生生如乒乓球大小的蛋還有重達200公斤的綠蠵龜的?我想應該是沒有,而這就是自己策劃旅行的好處﹣隨意,而且盡興。

這次去峇里島其實我沒出到什麼力,畢竟是後來才加入這個團的。但大家的功課其實都做的很多(感謝辛苦的各位),也使得這個本來給旅行社包的行程變成了有點像半自助。Well,我喜歡。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若想要自助,若非(1)以前去過,對當地有所瞭解,就是(2)要花許多許多的時間去做好所有的功課。這次出團的大家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去,所以跟團是一個合理也比較好的選擇。然而如果讓我再去一次,我可能就會選擇自助吧。因為就像前面提到的,這樣才能去一些你真正想去的地方,也才能把時間自主性的分配。然而就像Penny說的,峇里島是一個讓她即使第一次去遭遇食物中毒的悲慘經歷,還是想再去的地方。我想,我深有同感。

前天興起了這個念頭想寫篇遊記,不免又在腦海裡把這5天的行程run了一次。手中翻閱著先前借的參考書-迷戀峇里島 ,然後不由自主的開始幻想下一次去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再去一次的:恩,挑戰難度高一點的泛舟,然後在海神廟看夕陽,在天涯海角從斷崖上走到斷崖下…;有哪些地方是這次沒去下次想去的:恩,一定要去鹿島浮潛,然後去爬火山,然後玩個10天自由行…看著看著,甚至到巴里島旅遊小記上去找優質導遊和司機了!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到底在幹麻,又不是馬上要再去一次!白日夢也做太多了吧,竹子兄(哈)。不過真的是這樣,讓你的心都留在峇里島不回來了 :)

好了,廢話不多說。先說說導遊吧~導遊是我們在當地不可或缺的一角阿!
這次的導遊叫做綠茶,其實該叫做Richard,只是他說峇里島太多華人都叫Richard,在街上一叫可能有好幾個人轉過頭來,所以叫他綠茶,好記又特別。(他還說他老婆、兒子叫紅茶、奶茶 :P)
他是第5代的華僑了,中文講的很好,台語也會講一些(據說是跟台灣的客人學的)。

導遊在整個行程中其實很重要,包括幫你check in 飯店,幫你跟當地人溝通,幫你安排行程,幫你應付大大小小的在地事情,還有幫你介紹認識這個陌生的國度。我沒參加過別的團也沒遇過別的導遊,但就整體感覺來說,綠茶是個好導遊。除了稱職的打理好大小事情之外,我比較在意的,其實是他是否有介紹到當地的風土名情給我們知道(雖然我知道一般來說很多人會覺得聽到想睡覺)。但其實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若不能在旅行的過程中對當地有所瞭解─無論是歷史、社會、風俗、宗教、語言、生活─那似乎會感覺有一點空泛和可惜,因為你會失去了一些與當地發展各種互動的可能性。這些預料外的可能性,通常也是旅途中最精彩且最難以忘懷的部份

綠茶其實介紹了不少東西,像是:

通天門與獅頭門

















聖泉寺外的池塘中有著難得一見的黑色、白色鰻魚

















峇里島的三大神祇,創造神(紅布)、保護神(黃布)還有破壞神(黑格子布)




















海神廟的典故與傳說

















天神派下凡支撐峇里島的大海龜與用來綁住牠的龍和大象




















等等等等,這些其實都不是必須的,卻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滿足我們的好奇,加深我們對於峇里島的印象與瞭解。我很感謝綠茶詳細的說明了這些(但我也要懺悔我在車上的講解時間睡了許多時間 ><)。Penny說她這次來對峇里島有了很多新的瞭解,許多是上次的導遊沒有介紹的,由此可以證明綠茶的確是一個盡責的導遊。
雖然後來在購買當地名產─魷魚片時,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有一點小不舒服,不過無傷大雅也瑕不掩瑜。 謝謝你,綠茶!希望紅茶和奶茶也一切安好。

Tuesday, July 11, 2006

DerReeMarCarSee~Bali (前言)

















你第一次出國的時候是幾歲?我是25歲。很晚吧,不過我老爸是超過50歲。
所以相較之下,我還算是早的。

上禮拜,也就是7/3~7/8,去峇里島走了一趟。
這一趟有許多的第一次,包括了第一次坐飛機(如果去年飛去澎湖的小飛機不算的話)、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在國外過生日、好幾年來第一次身邊有另一伴陪伴著過生日…好多好多第一次。我像是個小孩子一樣的蹦蹦跳跳(誰說被叫叔叔的人不能像小孩一樣的蹦蹦跳跳?),Penny在飛機上一直覺得我莫名其妙的很High,但也許的確是這樣吧─我滿心喜悅期待著享受這新鮮的過程。

飛機是禮拜一晚上出發的,然而禮拜天的中午我在中研院有一個重要的interview要去參加。因此一直到interview結束之前,我一點出國的感覺都沒有。事實上呢,一直到了搭上飛機起飛後,我才真的有要出國的感覺。Too good to be true? Maybe。

旅行,在余秋雨先生的說法裡,就是變換一個座標的方式。當你習慣於現狀的routine,而想法、思考方式都被框框侷限住的時候,就是該去旅行的時候了。將你自己置身於全然陌生新鮮的環境之中,你就有機會跳出本來的框框,到另一個座標去當一個無知的人。無知,但是渴望被刺激的人;無知,但也才有機會再度被充盈的人。

我大概挺需要的─尤其在這個時候。申請學校的壓力很大,來自於對自己的要求,家人的期許,還有同儕間的壓力。實驗的事情越是著急,進行的就越不順利。本來想在出國之前拼出點成績的,但無奈天不從人願。和院士的interview雖然進行順利,但卻也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幫助,一切還是得回到原點… 唉。
其實這些事想一想,是正面還是負面?是悲觀還是樂觀?可能都不是那樣的絕對,端看你如何看待面對它們。對我來說,我想換一個座標,呼吸一下另一個座標的空氣,拋開框框裡的煩惱與不如意。然後按下reset,重新再出發。

好好去玩吧~然後一切都會好轉的─我對自己說。

於是我飛向了Bali。

Wednesday, June 07, 2006

繁花將盡

想不到適合的title,就借一下Larry的Scudder 16th書名來當title吧。

昨天無意間轉台看到了CSI Miami的重播,是第三季的某一集,正好是我漏看的一集。
但沒有心理準備的是這正是劇中其中一個detetive,Speedle,在劇中因故被槍殺的一集。

其實這只是戲而已。但也許是一路上一直看著這個TV series的關係吧。突然覺得有點感傷-因為死亡帶來的感傷。
因為我容易投入劇情?有可能
因為我太善感?有可能

但也可能是因為先前聽到的一個消息。
一個實驗室學妹大學時交大的學長,現在在政大念碩士班。前些時候就在論文口試的前一天,和女友雙載,在辛亥隧道附近被車直接撞上,昏迷了幾天後不幸過世...

我不認識這個學長,但聽起來他是一個優秀、樂天、上進的人。就在口試的前一天發生這種事...讓人感到不忍而且鼻酸。我一個旁觀者如此,何況乎他的朋友甚至是家人?

也許這種事每天都發生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但年輕生命的過早凋零,尤其是發生在我們周遭時,似乎特別讓人感到無常和感同身受

前些日子經過忠孝東路時,不經意的瞥見位於二樓的京星港式飲茶,還和朋友說著那間的生意在宵夜時段有多好,都要排隊才能進去等等等等。一個不知是刻意還是隨時間久遠而遺忘的記憶又悄悄的溜了出來。
那次去吃就是大四的時候英全拿著優惠卷請我們去吃的阿。那時英全還在說著他暑假要去瑞士做實驗;說到我要去念的生物藥學所,他還說:以後的研究就要靠你們啦!如今......

繁花將盡,而太多未美麗綻放的花朵卻提早墜落。
而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得做些什麼,才不會有負於他們,和我們自己。

祝你們一切安好,在另一個世界。

Sunday, May 28, 2006

Mi-Ⅲ & The Da Vinci Code


這是近期看過的兩部電影。稍微comment一下。

Mi-Ⅲ : 一部還不錯的動作片,但不是我心目中的Mission Impossible Series

劇情從頭到尾都很緊湊,幾乎沒有停下來喘息的空間。我猜這跟導演J.J. Abrams有關。
這是一個拍電視劇起家的導演。拍過的"Alias" & "Lost"在美國都有很不錯的好評,得過艾美獎、金球獎等等的大獎,我個人也蠻喜歡他拍的影集。但那純粹是電視影集的角度。
總覺得拍電視影集和電影應該要有些區別。影集必須要短短不到1hr的時間交代一個短的、緊湊的、完整的故事,而每一集若不能抓住觀眾的胃口,接下去的其他集更別說了;但電影不同,它能發揮的空間應該比較大-因為2~3hrs就是一個story,不必考慮其他的(當然,續集電影例外)。但就像以前帶營隊辦晚會時學到的-情緒曲線的高低起伏決定了一個表演的吸引人程度。劇情的高潮應該要有緩慢平鋪的部分來襯托,才能顯出真正的張力。這部分總覺得欠缺了些什麼。

但這絕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從 Mi-Ⅱ 以來,Mission Impossible著重的"team cooperation"的部分幾乎已經消失殆盡。當然,Tom Cruise是一線男星嘛,其他人算什麼?(笑)。但我還是懷念當年TV series的Mission Impossible中,高手、鬼才、千面團隊出任務各司其職的光景。就電影來說,我還是喜歡 Mi-Ⅰ>Mi-Ⅲ>Mi-Ⅱ

The Da Vinci Code : 一部中規中矩的小說翻拍電影。That's it, nothing else.

小說改編成電影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我一向認為如此。電影必須符合原著的精神,否則會被作者甚至書迷argue;但電影必須呈現與小說不同的面向及風貌,否則就失去了拍電影的立意。有點矛盾,不是嗎?
撇開糟糕的影評來說(IMDB的評分比 Mi-Ⅲ 還差,sigh),The Da Vinci Code 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符合原著的電影。但很可惜的,我想沒看過小說的人會覺得故事很多地方看不太懂;而看過小說的人則會覺得小說比起電影吸引人得多了。失敗的電影?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有一點。一部好的改編電影應該要讓沒看過原著的觀眾覺得融入劇情沒有障礙困難,而看過原著的人覺得看到了有別於文字的view。For example,我覺得魔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The Da Vinci Code 實位於一個很不利的situation。那就是故事的內容雜而且大,當你因為時間考量選擇了把一些不是劇情主線的內容刪除時,你也刪除了那些本來最引人入勝最有趣的"旁枝末節",兩難,不是嗎?
對於在西方世界的宗教團體引發的抗議與不滿,也許沒有天主/基督教背景的我們比較難以理解箇中緣由,然而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Da Vinci Code is just a fiction, not a history. 由此觀之,應該就沒有什麼好爭論的了吧?就像是寫推理小說的人並不會真正去殺人一樣,這只是小說的空間罷了。
In short, 就電影 v.s 小說而言,我還是喜歡小說多得多。

Tuesday, May 23, 2006

美好的一仗已經打完

1-0,1-3,2-3,3-3,3-4
象徵著今年我的NBA季後賽已經告一段落。
好像比預期的更早一點,有點失落,但很奇怪的,卻出奇的平靜。以我這個"易受影響的敏感體質"來說,似乎不太正常。

後來想想,應該是老套的說詞:結果不是最重要,過程才是。
當然了,可以的話,我們寧願選擇結果和過程兼顧,但我們不是早就知道世事並不總是如你所預期的嗎?
理由有點老套,但卻是千真萬確。
套句版友的說詞,0.4秒我們都經歷過了,還有什麼更能打擊我們?

我是一個幸運的球迷,
1999年目睹了馬刺第一個冠軍盃。

2003年,馬刺拿下了第二座冠軍。更重要的是,我所景仰的海軍上將退休前,手上高舉著冠軍盃,了無遺憾的帶著戒指光榮離去。那是感人的一刻。

2005年,兩支銅牆鐵壁的球隊-馬刺&活塞在總冠軍賽殺的昏天黑地,毫不僥倖的你一拳我一拳的互搏、廝殺,打滿了七場才分出勝負。當"We are the champion"的歌聲響起時,我感動的不能自己,像是自己也在場上似的歡欣鼓舞。
Duncan在失去David Robinson的指導依靠下,以季後賽MVP之姿奪得第三座Trophy。他長大了,足以成為隊上的No.1,正如David Robinson以前的角色一般。

2006年,歷經了1-3的絕對落後,追成了3-3;上半場落後快20分,下半場追到了平手,甚至差點終結比賽,成了第九支從1-3落後翻盤的球隊。so...失落嗎?有一點。但難過嗎?不會。即使被無聊的嘲諷我也不在乎了-因為我見識到了一場精彩的比賽和一支永不放棄的球隊。

馬刺的球風被許多人批評成無趣、呆板、無活力。但我想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瞭解這支球隊。更正確的來說,也許只是屬性不合的緣故。
當關鍵的第五場戰,進行到第四節後半,Duncan被連續吹判幾個離譜的犯規時,你不會看到他吹鬍子瞪眼的跟裁判咆哮或是嚷嚷,而是露出了一絲苦笑,繼續回去防守端防守。教練Popovich也是同樣,他不會在賽後對著媒體大放厥詞:"裁判到底會不會判阿?這就是我們的裁判水準嗎?blah blah"。他們想的同一件事情:接下來的部分要打的更好才行。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這支球隊的特色:他們說的不多,但他們以行動證明。重點是,他們是一個團隊,一個有團體精神的團隊。
也許我就是喜歡這一點。符合我的屬性。

明年再來吧~今年美好的一仗已經打完,謝謝你們了!

Sunday, April 30, 2006

價格與價值

最近在看一本有關經濟學的推理小說,叫做致命的均衡(Fatal Equilibrium)蠻有趣的。以推理小說的標準來看,應該只是soso;不過以一本融合一些基本經濟學原理為底而延伸出的推理故事,倒是蠻值得一看的。

這讓我想到所謂價格與價值的分野。
(一)
前陣子從博客來的e-mail看到一個促銷的消息:星際大戰的月曆只要$99
雖然現在已經快5月了,但身為一個fan,這種價格不入手似乎太對不起自己了。
雖然後來有點小波折-需要外加$50的處理費以及$17的轉帳費,一口氣成本多出了67%,但考量到我的喜好程度和它對我來說的價值,這樣的價格還是可接受的。
所以,當價格<<你心目中的價值,而這個價格是你可負擔時,交易就成立了
當收到包裹時,心情是迫不急待的;當打開的那一剎那,心中的喜悅程度是快破表的;當手中拿著它時,是不忍心拆開封套的。
封面&封底

內容物

但最後還是拆開了掛在床頭,畢竟月曆不掛起來,就沒有它的function了。當然啦,收藏除外。
(二)
上禮拜冒著雨去誠品選卡片,一張是生日卡給所謂的知音;一張則是有人說:那我也有嗎?於是就變成了兩張 。卡片現在難挑的程度,已經很難形容了-尤其是對我這種食古不化還在用筆寫卡片的古人來說。我的原則是,挑選禮物的range可以大一點,但卡片可不能馬虎。大概跟我自己比較喜歡收到卡片遠大於禮物有關吧,maybe。
我整整挑了超過半個小時,因為你發現你的選擇已經不多了,而且選擇中的大部分都是價格高不可攀的進口卡片。so...逛過來逛過去,就是無法下決定。後來想了想,這些卡片帶給你的價值是什麼?是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的卡片價格可以比擬的嗎?而當我在這邊優柔寡斷頭痛萬分的同時,我又會花費多少本來可以省下來的時間成本呢?這麼一想,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原來經濟學還蠻實用的嘛~早知道大學時就去選修了,我想。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E-coupon generator

PTT有一個e-coupon版,專門分享一些折價券的消息。
(分組討論區-生活娛樂館-人生規劃局-e coupon)

裡面我最常用到的就是博客來的e-coupon了。
有時想要馬上用coupon但手邊又沒有時,那邊是一個好選擇。
不過bbs對於一些不熟悉使用/不再使用bbs的人來說不是一個方便的媒介。
所以有人寫了一個e-coupon的小程式。簡單的來說就是大家上傳用不完的coupon上去,然後需要的人直接從database拿走一個。

蠻不錯的,方便的小工具。網址點我



Monday, April 17, 2006

Grissom的Fly

今天看每週收看的CSI犯罪現場,第六季
裡面CSI的夜班主管,Grissom在調查一個以黑頭蒼蠅做為證據的案子時,他問了他的得力助手,CatherinWhy fly fly? (為什麼蒼蠅會飛?)
Catherin不假思索說回答:Because spider spy! (因為蜘蛛在監視他!)

蠻有趣的雙關語,但Catherin補了一句,這個我小學的女兒就會了!
恩...好吧,顯示我的英文程度...

這一集的內容牽涉到了一個昆蟲學家為了替被告提出有利的不在場證明,而做出了假的實驗,最後被身為昆蟲專家的Grissom識破,並找出他是怎麼影響實驗結果的。
Grissom說了一段值得玩味的話,他說一般的民眾都會相信科學家代表的是客觀公正,但一些不肖的科學家正好就利用這點來影響人們的判斷。

恩...科學的精神在於"The truth is all we have",客觀公正而不受外力影響
如果科學造假了,那會是一件多諷刺的事情阿。
科學可以接受不斷的失敗,但不能接受一次的偽造蒙蔽掩蓋事實。
Keep this in mind!

Monday, March 27, 2006

Do you blog?

看了Taco在小毛關於Blog的文章,突然有些想法。

Blog是種新興的玩意兒,但說新興好像也不太對。國外已經熱了好幾年了。只是台灣比較慢熱而已。

Blog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新字。是從[weblog]而來的縮寫,簡單的來說就是網路日誌。
簡單的查了一下歷史。
1997年由Jorn Barger所提出。
1998年,infosift的編輯Jesse J. Garrett將一些類似的網誌網站收集起來,寄給Cameron Barrett。Cameron隨後將名單發佈在CamWorld網站上,許多人亦陸續將網誌的URL給Cameron,慢慢的,一個新的網路社區儼然成型。
1999年,Brigitte Eaton成立一個網誌目錄,收集她所知道的網誌站點。
1999年,Peter Merholz首次使用縮略詞「blog」(from維基百科)

好,歷史回顧到此。

[What can Blog do for us?]
OK,不論你說新聞台、網誌甚至bbs的個人版都一樣,寫的人到底希望從裡面得到什麼?
好像有很多不同的目的:
國外許多公司利用blog作為電子布告欄。員工有意見可以盡情的在上面匿名發表;主管可以即時的回應,是一個理想的溝通平台。

一些成熟的blog可以提供讀者許多即時的消息與資訊,分享第一手的訊息。消息會以網路無遠弗屆的方式在全世界散佈,在轉瞬間消息傳播速度及其影響力是一般人很難想像的。

well,最簡單也最個人化的,就是分享自己。想法、心情、心得、經驗...etc。

我們目前大部分的人會用到的,大概就是第三個吧。

[What about myself?]
說了半天,不說點自己好像在說教般,哈

我是從pchome的新聞台開始的,我記得是Simon引領我進來的吧。(但他從轉戰無名 -> 從無名繞跑已有一段時間,這又是後話了)
回想起來那是一段有很多東西想寫,但沒有寫的窗口的時期。所以新聞台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缺口。有些東西你沒有特別想跟誰說,有些東西就只是種感覺,有些東西你就是想抒發出來。於是,"我是Joseph,今天我只聽就好,謝謝"就誕生了。看這個新聞台的名字就知道,它和BlockMattew Scudder陪我度過了那樣一段滿天陰鬱滿山憂谷的日子。
看一看,還寫了不少的東西。有些看了會覺得幼稚,有些會心酸,有些會微笑。但這種事不就是這樣嗎?不論如何,那都是屬於你自己的一部份,過去的一部份。

後來到了某一個轉折點-說是轉折點其實沒發生什麼具體的事情,大概只是心境上的轉折點吧-覺得應該換個心情重新出發了。於是把戒酒協會的燈悄悄的熄掉,把大門鎖上。然後深呼吸一大口氣,走到外面的陽光下,擁抱人群。

對我來說,這個Blog代表什麼呢?我想是一個很個人化但也很公開化的東西吧。
個人化的意思是,你主要是寫給自己的。其次才是寫給別人。所以最低限度你必須要自己喜歡自己寫的東西才行。別人喜不喜歡那是其次的問題,寫東西不是為了取悅別人用的。你只是在寫‧你‧自‧己罷了。這麼簡單。這種東西是很獨的,也是很free的。

而公開化呢,是指Blog是一個公開的布告欄。你寫了並公布於網路的同時,你必須假設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才行。如果你擔心誰看到哪一篇文章會發生什麼事的話,你就乾脆不要寫,省得寫了又提心吊膽。寫在Blog就是有分享的本質在。寫了想讓某些人看,但又不想讓別人看,那太辛苦了,不是嗎?
當然,你可以寫好幾個Blog,然後給不同的人看(只要你有時間經營);也可以選擇隱形的bbs個人版。That's all ok.

[What's the taste of Blog?]
Blog是很獨的東西,意思就是說寫的人決定他要寫什麼;而看的人決定他要不要看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大家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在且快樂的當個blogger&觀看blog的人。
從Blog讓朋友瞭解近況和想法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但不是唯一的媒介。
so...
所以有朋友沒在看你的Blog? That' fine.
有朋友不喜歡你的Blog? That's fine.
你固定看某人的Blog但不愛看另一人的Blog? That's fine.
你會看朋友的Blog並分享自己的看法與感覺? That's great!

Just keep these in mind. It's enough~

Wednesday, March 22, 2006

Before Sunset



Waht do you want to do, before sunset?

在沙灘上奔跑,追尋著你遙不可及的夢想?

向大海怒吼,把所有受過的傷,留過的淚,讓大海通通帶走?

用無窮盡的沙,建築著理想但是脆弱的國度?

還是就是佇立在海邊,靜靜的等太陽彈指間偷偷的沒入大海?

那天的海邊很安靜。偌大的海邊只有幾個人。每個人可以自在的分到一大塊的海,一大塊的沙灘,一大塊的礁石,還有一個怎麼分都分不完的夕陽。

於是一對父子辛勤的穿梭在礁石間抓魚抓螃蟹;一對戀人坐在防波堤上說著屬於他們的軟語呢喃;兩個日本人搞笑的舉著不知名的旗子作怪動作拍照;幾個小孩在沙灘上追逐打鬧;還有一對情侶架著腳架想捕捉夕陽消失的瞬間。

我沒來過這片海灘,卻深深的喜歡上了它。也許不比澎湖的沙灘那樣夢幻,也不比台東的沙灘那樣的潔淨無暇,但在台北,在離我住的地方半小時的車程裡,能有這樣的一片沙灘,我想是一種奢侈了吧。 於是,我們佇立在沙灘上等待著夕陽。

那,在夕陽西下之前,你想做什麼呢?

喔,我們就這樣安靜的站著吧,這樣就夠了,不是嗎 : )

Wednesday, March 01, 2006

These days

這些日子 的確是有些不一樣了。

以前的我總是以為,即使脫離了一個人的狀態,我的生活還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
大概是因為已經很習慣一個人的生活了吧,習慣了快四年了,變得跟呼吸的一樣的自然不被察覺。再者,我可能本來就是一個性冷孤僻,喜歡窩在自己小空間的傢伙吧。
於是我的理性不斷的告訴我,生活就是這麼一回事吧,一個人和兩個人沒什麼區別。

不過這些日子以來,好像發現自己的理性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堅定不移的樣子。
我的感性努力的拉扯我自以為是的理性,刺探著,拉扯著,破壞著。
於是乎,感性宣告大獲全勝,把那自以為的理性踢到了牆角。

突然覺得,Jane Austen的作品很妙。 "Sense & Sensibility" 或是最近很熱的 "Pride & Prejudice",很多人一開始都會認為大概是指男女主角一個是Pride,另一個是有Prejudice or 一個是比較有Sense,另一個比較有Sensibility,但其實呢,並不是這樣二分法的來分人物的性格的。應該說是男女主角都是既Pride,又有Prejudice,而這種交雜的個性真實的表達了他們內在的情感與感覺,就如同活生生的我們一樣。而所謂的Sense/Sensibility,我覺得更是一體的兩面,是不會單獨存在的。只是每個人的比重不一樣罷了。

所以呢,我自以為無堅不摧的理性,從一剛開始就已經決定了它的命運。
而我旁置許久的感性,現在充盈著我的生活。

的確是有些不一樣了,而最大的不一樣,大概就是更快樂了吧,巨大的快樂。

Saturday, February 11, 2006

Wonderful Saturday

[F11&s602]
買了新的相機F11,告別了舊的s602。
算一算當初花了差不多26000,一度差點造成家庭革命。現在賣掉了得到10500。
26000-10500=15500。而一共使用了3年,所以約是5200/年。好像有點貴哩-單從花的錢來看。
不過3年中我拍了好幾千張的相片+其中得到的樂趣+相片留下來的回憶...
嗯,應該說是太划算了吧。


[小女孩]
台北很久沒有這麼好的天氣了。從過年回來一直冷了快一個禮拜,總覺得咳嗽一直不會好就是因為每天都會在外面吹到風的關係...有著美好天氣的一個難得的悠閒下午,在天母的麥當勞前看到了可愛的金髮小女孩。小女孩和一家人悠閒的在享受下午的時光。我躊躇了一會兒才向前詢問:
"Excuse me, your daughter is very cute. Can I take some pictures of her?" "Sure~"
放下心中一塊大石,沒那麼難的嘛。心裡想。
小女孩的笑容就是那麼的純真、自然、純粹、可愛,笑的讓別人都覺得世界是如此美好。
是阿,這就是所謂的希望。



[黃金獵犬]

騎到了誠品。誠品前有人在辦活動熱鬧的很。

由於對面就是天母運動公園的關係,很多人會趁著好天氣出來遛狗,包括這一隻可愛的黃金獵犬(應該是吧)和他的主人。主人是一個看似嚴肅的30-40歲的男人,所以本來想趁亂偷拍幾張算數的(還是一樣臉皮薄阿),但有了剛剛拍金髮小女孩的經驗,還是鼓起了勇氣上前詢問...結果主人人其實蠻好的,他的黃金獵犬也非常乖的坐著然後擺出很漂亮的姿勢,隨便拍都很上像 。 恩,今天把相機拿出來拍真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心裡這樣的想著。

[誠品]

假日的誠品,人非常的多。如果每個地方的書店都有這種人潮,也許閱讀人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吧,哈。

其實,去誠品逛的唯一問題就是:你會發現有太多書是你想看的,但事實上你沒辦法都買;買了也沒那麼多時間看。而手邊還有好幾本書是還沒看的。所以要控制自己的慾望是很難的-尤其是當 一大堆的書赤裸裸的躺在架上誘惑你的時候。

拿了一本村上的新書,東京奇譚集來翻。這是一本短篇的小說,一共有五個故事。第一篇的偶然的旅人我很喜歡。也許是裡面的"巧合"和所謂的"契機"讓我想到了一個塵封的回憶吧。我想我會找個時間讀完它的。

走到了卡片區想挑一張卡片。我已經記不得上一次有這種機會買這種卡片是什麼時候了,還是我從來沒寫過?我曾經以為失去了"寫"的能力了,這是所謂的悲觀嗎?還是逃避可能勾動的情緒?也許都是。但挑著挑著,有一種很開心的感覺,就知道我並沒有失去它。

挑著喜歡的卡片寫給喜歡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恩,我想的確是。

Thursday, January 12, 2006

Memory

上禮拜,突然被問到了以前的事情,一些很久不曾再想起的事情。

在電腦前打著字,所以表情是不會被看到的,但我猜,那時表情一定是weird的。
不過不是因為什麼怕勾起傷心回憶。只是因為真的很久不曾想過這些了。
"你該不是還在心酸吧?"
"喔,不會阿 早就過了心酸的保存期限了"

不過說著說著,後來就突然不想說下去了。
"你不是偷偷的在哭吧?"
"拜託~"

可能被認為是在生氣吧,因為後來都不太說話了。但如果真的生氣,也是以前會生氣;如果真的以前在生氣,也是生自己的氣。不過只是單純的覺得累了,不想繼續想下去了而已。

想這些東西其實很累,就像是你把很重的包裹扛了很久,壓的你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你放下了,輕鬆的走了好一段路。但有天有人突然問你,那個包裹背在身上有多重阿?於是你必須又走大老遠回去,然後再把重包裹背起來。但你還是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當初的重,只有當時能體會。

阿~其實ok啦,關於過去。
遺忘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因為那有負於過去的我們。
如果‧愛裡最後有一句台詞我喜歡。"存在過的,就不會消失"
當你開始能視過去的悲傷成你理所當然的一部份時,那就是釋懷了。
總覺得有那樣的傾向,現在。
是件好事吧,應該。

Thursday, January 05, 2006

竹子小姐


今天所務小姐拿了一封信給我:竹子,這應該是你的吧~
我拿過來一看,"竹子小姐?什麼??"
看了一下寄信人才想起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阿。

耶誕節前,23號吧,無意間在pttbook版上看到一篇文章關於可以捐助東西給一些慈善機構,讓小朋友過個快樂耶誕節的。讓我比較驚訝的是即使是台灣,城鄉差距還有平地山地之間的資源分配差異還是很大,即使是小玩具,便利超市的磁鐵,二手書他們都很需要也很歡迎。當下覺得不錯,就把手邊有的小東西和玩具包成一包寄出去,然後附上一個note寫著祝那邊的老師和小孩耶誕快樂之類的。很慚愧的是手邊的小東西並不多(因為平時不會特別買),書更是...沒有什麼適合小孩子看的,都是些雜七雜八的書。所以其實有點遜。不過為了趕在25前寄到,也沒辦法了。

今天收到的這封信算是封感謝函吧。裡面附上了一封感謝捐助的紙。還用限時寄來...其實有點不好意思。但為什麼是竹子小姐呢?我沒署名性別的阿?
我後來才想到了,也許是他們覺得我寫的字很像女孩子寫的吧,哈。

話說回來,其實收到了感謝函反而更覺得不好意思,因為根本就沒幫上什麼,淨是些小東西罷了。心裡就想:早知道就多蒐集一點的,唉,這樣一點東西也給人家寄去,遜掉了 0rz
不過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的。

竹子小姐?喔,這樣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