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9, 2005
Crash
"It's the sense of touch(這是觸摸的感覺)"
"Any real city, you walk, you're bumped, brush past people. In LA, no one touches you....(在任何的城市裡,你走著,被碰撞著,被倉促的人們越過身後. 在洛杉磯,卻沒有人會碰觸你...)"
"We're always behind metal and glass.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to feel something. (我們總是躲在金屬與玻璃之後,如此的渴望被碰觸的感覺,因此我們彼此互相的碰撞,只為了感覺彼此的存在)"
我一向喜歡這種很多條劇情的線同時發展的電影-就是有許多的演員,但沒有所謂的男女主角。為什麼呢?因為一部電影用多條主線來發展,就表示他的主題是需要用許多的故事和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他的想法的,看到的東西,相對的來的豐富與多樣。換個角度想,如果一部份的劇情或一部份的演員很爛,也不至於影響到整部電影太多。分散風險?哈,那是說笑的。
看完電影後,小珮說:"感覺很像Love actually(愛是你 愛是我)耶!" 恩,我有類似的感覺,但其實它更像另一部電影:Magnolia(心靈角落)。如果你看過的話,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了。那是另外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
這不是一部看完讓人很愉快的電影,也不是一部大卡司的電影,更不會是一部票房很漂亮的電影,但,它是一部mean something的電影。有點沈重的主題,但不就是如此,才會讓人有衝擊嗎?Crash,是有其雙關的意思的吧,我猜。我瀏覽了一下IMDB的介紹,赫然發現導演是先前導了Millon Dollar Babay(登峰造極)的導演,恩...無怪乎這樣的風格阿~
這部電影其實挑戰了一個很複雜、嚴肅又沈重的主題。身處在台灣的我們,也許不是很能瞭解它的張力和震撼力。我們或許能瞭解一二,因為我們有本省人、外省人的情結-每逢選舉出來切割一次社會;也有台灣人與外勞的糾紛。但即使如此,對"種族歧視"這個問題來說,在美國這個民族的大熔爐裡,問題的本身比我們想像的,能體會的要嚴重的太多太多了。黑人從南北戰爭前就開始是問題的核心了,再加上911事件後對阿拉伯世界的普遍不信任感,把這些問題一層一層的加深擴大,變成越來越複雜的不解習題。誰對誰錯?是白人鄙視輕視黑人,所以黑人仇恨白人?還是黑人作奸犯科,所以白人鄙視黑人?還是白人欺壓黑人,所以黑人反抗白人?你永遠不知道答案,你只知道都有可能,但也都不是唯一的正確答案。911事件後,美國人對因恐怖行動喪生的世貿大樓罹難者的哀悼與痛苦,對應到部分阿拉伯世界的報應論及振奮歡欣心情的兩相對照,又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情。人的價值,因為他們的膚色與人種被階級的區分,很怪吧?我始終無法理解。
因此,即使是位處於民族大熔爐中的美國,收納了來自世界各地夢想到美國來的人們,吸收了其旺盛的生命力與不同文化的豐富度,但也吸收了不同人種與種族之間的猜忌與衝突。就像是一大口的吞掉了好幾塊的蛋糕,營養美味,卻無法消化一樣-好的壞的,都要承擔,這是必然的。
為了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和別人碰觸。於是每個人在周圍築起一層層的高牆與挖掘一道道深壕,不讓別人有機會碰觸自己,也不讓自己有機會去碰觸別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堡壘裡,用自以為是的角度和認知來評斷別人及這個世界:黑人就是手腳不乾淨;白人就是壓榨有色人種;阿拉伯人就是來美國發動聖戰的。稍有一點知識的人也知道那是愚蠢的偏見,但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種族間無法化解的仇恨考量進來時,好像又變得不是那樣的難以理解了...
白人與黑人與中東人與中國人與墨西哥人與韓國人,各自背負著不同的偏見與曾經受過的傷害。傷害讓他們對人產生了恐懼,害怕相信別人會再讓自己受更重的傷,於是只好武裝起自己,去相信那些可以讓自己堅強自己的信念。看著那些因為偏見造成的傷害和遺憾,我的理智吶喊著:"不必這樣的阿,事實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那只是你們的偏見阿!" 但情感上,卻又感受一股很深很深的悲哀,因為他們不過是想保護自己而已,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罷了。可以體會,卻又無力扭轉的,那才是真正的哀傷吧...
像是魔戒裡的Sam說的:"我相信這世界還有善意的存在..."。真的嗎?我不知道,但這也許是唯一的panacea了吧,我想。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