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6, 2005

ALL-TIME 100 movies

Times雜誌日前選出了影史上的100大電影。是由Times的critics共同選出不分年代的共同評比。
喔,當然,你會說這種投票每年都有,美國雜誌可以選,英國雜誌也可以選,美國人影評可以選,某某電視台當然也可以選,有什麼了不起的...
當然了,每個人的百大都不一樣了,更遑論是一群人選出來的百大。
不過呢,票選這回事大概就是這樣,出來的結果永遠不會讓每個人都滿意,但你如果單純的把它視為一個參考的指標,事情會變得簡單也愉快的多~

這份名單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以我這個年紀出生的1980年代作為一個分水嶺,在1980年後入選的電影只有27部。這符合了許多影評人所公認的:真正美好偉大的電影,都發生在遙遠逝去的年代。是否真的如此我想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時代在改變而人們的價值觀也隨著在改變。究竟是因為人們總是緬懷著過去的時光,還是真的古老的電影才是真正mean something的電影呢?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答案吧~

我總自詡為一個看了不少的電影的人,不過一旦拿這些電影來檢視,就馬上顯露出自己的不自量力和夜郎自大了 哈!仔細的看了一下這百大的名單,雖然看過的很少,但是在名單上看到自己看過的電影還是感覺小小的exciting。包括了:Drunken Master II (醉拳二,1994);ET (1982);The Fly (變蠅人,1986);The Godfather, Parts I and II (教父一、二,1972&1974);The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2001-03);Pulp Fiction (黑色追緝令,1994);King Kong (金剛,1933);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1993);Star Wars (星際大戰,1977);Finding Nemo (海底總動員,2003)。還有一些是耳熟能詳,但一直沒機會看的,像是:Casablanca (北非諜影,1942);Raging Bull (蠻牛,1980);Unforgiven (殺無赦,1992);Talk to Her (悄悄告訴她,2002);Singin' in the Rain (萬花嬉春,1952);Farewell My Concubine (霸王別姬,1993);Chungking Express (重慶森林,1994);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1982)

看了多少其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有多少留了下來。 電影就像是天然的超連結般,轉瞬間就會讓我回到過去的每一個當下,彷彿那是真實的存在一樣。大概這也是之所以我會喜歡看電影的原因吧~

Friday, May 13, 2005

The End of X-Files




Everything has a begining, has an end,X-Files也不例外。

X-files的部門早就已經關閉,而檔案都已經被歸檔了。只是遠在台灣的我們始終無緣觀賞到那扇門是怎麼被關上的。從"銀河飛龍"在台灣短短的驚鴻一瞥後,這是第二次我有這樣遺憾的感覺。有些事情錯過了就再也失去回到起始點的機會了,於是你只能在往後的日子裡回味細數那些你曾經抓住它的日子,唉。

看完X-files的結局,心情是複雜的。就像是表演的閉幕一樣,燈光漸漸的變暗,簾幕緩緩的拉上,而演員們一個接一個的消失在黑暗中...精彩的表演,你大聲的鼓掌起立喝采,喜悅的心情卻緊接著惆悵的失落感,因為,這是最後一幕了。結局對觀眾來說其實是一個蠻弔詭的矛盾,一方面你希望結局能告訴你everything;另一方面你又不希望結束的到來,你會希望戲中的世界繼續運轉下去,一如往昔的。

X-files的最後一集,比較像是一集回憶錄。就內容上來說它並沒有告訴大家什麼預期之外的結果,或是爆炸性的轉變,還是誰又突然活了過來(喔,The cigarette smoking man算是吧,不過他終究還是掛了)。外星人還是一樣存在,政府還是試圖隱藏這些所謂的真相,Mulder和Scully還是在打一場明知打不贏的戰爭。
在miss掉後面幾季之後,許多的劇情對我來說早已經人事已非了,當Mulder一再地在危難時受到那些已逝去的人們的幫助時我才驚覺,那些以往活躍於劇中的人們早已隨著劇情的進行而一一消逝了。Mulder對Scully說:"我想要相信,那些死去的人並沒有遺棄我們。他們所說的話,比我們任何一人說的都還要有份量..."。這其實是有點感傷的。在對抗了那麼久之後,在繁花一一落盡之後,在失去了幾乎所有之後,還剩下什麼?當你舉起長矛奮力策馬一次又一次的迎向巨大的敵人,最後發現那是屹立不搖的風車之後,你還剩下什麼? 希望,Mulder如是說。

"這世界上的人,都失去想像力了嗎" 於是,我們有了X-Files。

Friday, May 06, 2005

Outstanding

Be outstanding, or not to be?

這是一個好問題,不是嗎?直覺是顯而易見的答案,但對我來說卻不容易回答。

Spider-man 2裡貫串整部片的一句話,就是"能力越強,擔負的責任越大"。大學的時候,我一直希望我是一個所謂擁有"足夠能力"的人,可是到了畢業為止,我始終覺得我沒有達成這樣的願望。我參與了社團活動,本來有機會擔當大任為理想做一些事情,不過始終覺得能力不足以兼顧而放棄了機會。後來想想,可惜嗎?的確有一點可惜,就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而做了妥協。其實,究竟是有把握才去做,還是做了才會有成長,能力才會在經驗中累積呢?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沒有人有標準答案。你選擇了,那就是你的選擇。

在後來的日子裡回想起高中,才發覺有一部份是內心裡不喜歡也不願意回想的部分。倒不是升學壓力還是發生在家庭或是朋友之間的爭端。
我念的是類似升學好班的班級,念三類組的社會共同唯一期許就是考上醫科。除了和班上同學競爭外還必須和同校同學,以及全國其他學校的同學競爭,為了少少的幾間醫學院爭得你死我活。在這樣的氣氛下,尤其是到了高二、三的時候,搞的幾乎每個人對分數都敏感到了極點。看著有些同學為了1、2分,甚至0.5分錙銖必較,爭的頭破血流,我不禁想著:難道這零點幾分就是代表所有努力的意義嗎?當然,這是升學過程中幾乎無法避免的常態,我也可以理解可能那零點幾分就會決定你能上與否;但是,能不能上醫科就決定了你的一切嗎?我心中一直有個這樣巨大的question mark。
也許是我無可救藥的理想化使然吧,我總覺得真正的outstanding,計較爭取的絕對不會是在這樣無關痛癢沒有意義的小地方,而是真正的meaningful things。我始終在尋找一個值得敬佩的真正的outstanding作為目標,現在也仍是。

積極-成功-自負-恃物,他們之間的corelation究竟為何呢?我總是問我自己,究竟是不夠積極呢,還是因為不想變成我所厭惡的偽‧outstanding?答案其實心裡也有了,to be or not to be,就只是選擇而已。

Thursday, May 05, 2005

Business is business?

做生意的人常說,Business is business,在商言商。不過有時候我不太同意這件事情就是了。

最近媒體上能見度很高的一個新聞,藝人倪敏然自殺。這個新聞炒了好幾天,本來火熱的topic是連戰出訪大陸,像是一窩蜂的流行現象一樣,大多數的人早就已經見怪不怪,收看新聞在每天該做的事情的priority越來越低,了不起在吃飯的時候看一下然後伴隨著幾聲嘆息罷了。不過我倒不是要criticize這些事情本身,還是報導它們的"小黃瓜"媒體-雖然,還蠻應該的。

倪敏然的新聞,我並不是在媒體上得知這個消息的。我是從一封網路書店的廣告信得知的。在新聞氾濫似的報導發生的前一天晚上,我照慣例的收信,突然收到一封廣告信寫著:"倪敏然的最後遺作......",我嚇了一跳,連忙查詢一下消息,才發現那是真的!後來幾天發生的事情在媒體上大家也都瞭解了,不過,令我感到驚訝的除了人事的無常外,我真的感到不解的是:網路書店這麼快就開始促銷所謂最後的遺作?
OK,business is business,打鐵要趁熱,趁著這股...熱度?刺激買氣,衝高銷售量?想一想感覺沒什麼不對,更有甚者,比擬電影掀起的熱潮大力促銷原著小說,在魔戒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最好的例子。可是,再仔細想一想,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舒服。就像是打著紀念的大旗,卻拿來大肆宣揚販售紀念品的感覺。坦白說,我的感覺很差,好像人才剛走,就急著利用他來賺錢一樣。

阿,也許是我太敏感了吧,不過即使是business is business,我也總天真的希望能把對人的尊重,擺在那一切之上吧。